FreeBSD 支持 amd64(x86_64)、X86(i386)、ARM、AArch64、IA-64、PowerPC、PC-98、SPARC等架构(不同版本支持有所不同)(详细情况见官方文档)。

FreeBSD 2.0最值得注意的部分也许是对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ch Virtual Memory系统翻修以及FreeBSD Ports system的发明。前者对于高负荷的系统最佳化,后者则是建立了一套简单且强大的机制维护第三方软件。有不少大型站台都使用FreeBSD,不过也有不少企业正转向Linux平台,很多VPS(虚拟个人主机)也提供FreeBSD空间。
FreeBSD 3.0则引入了ELF binary格式,并开始支持多CPU系统(SMP,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)以及64位元Alpha平台。3.x对于系统做了非常多的改革,这些措施在当时并没有带来好处,但却是4.X成功的基石。
FreeBSD的发展始于1993年,起源于386BSD。 [3]然而,因为386BSD源代码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以及Novell(当时UNIX的版权拥有者)与伯克利接连而来的诉讼,FreeBSD在1995年1月发布的2.0-RELEASE中以加州大学的的4.4BSD-Lite Release全面改写。FreeBSD手册中有更多FreeBSD的发展历史。
评论留言